裝卸搬運的概念特點與分類
2019.09.25
1、裝卸搬運的概念。
(1)裝卸:在同一地點范圍內,以改變“物”的存放地點或支撐狀態為目的的活動。
GB中對裝卸的定義為:物品在指定的地點中以人力或機械載入或卸出運輸工具的作業過程。
(2)搬運:指以改變“物”的空間位置(一般指的是短距離)為目的的活動。
GB中對搬運的定義為:在同一場所內,對物品進行空間移動的作業過程。
在物流科學中并不特別強調兩者之間的差別,而是作為同一種活動對待,全稱為“裝卸搬運”。它由這幾個方面組成:裝卸、搬運、堆碼、取出、分類、集貨。
2、裝卸搬運的特點。
(1)裝卸搬運的作業量大。
(2)裝卸搬運的對象和作業環境復雜。
(3)裝卸搬運作業的均衡性和不均衡性。
(4)裝卸搬運作業對安全性的要求較高。
(5)具有“伴生性”和“起迄性”。
(6)具有提供“保障性”和“勞務性”。
3、裝卸搬運的作用。
(1)在物流活動轉換中起著承上啟下的聯結作用。
(2)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
(3)可以提高物流系統效率的關鍵。
4、裝卸搬運的分類。
(1)按裝卸搬運的物流設施和設備對象分,可以分為:倉庫裝卸、汽車裝卸、鐵路裝卸、港口裝卸、飛機裝卸、管道裝卸。
(2)按裝卸搬運的作業方式分類,可以分為:使用吊車的“吊上吊下”方式,使用叉車的“叉上叉下”方式,使用半掛車或叉車的“滾上滾下”方式,“移上移下”方式以及散裝方式等。
(3)按裝卸搬運的作業對象分,可以分為:散裝貨物裝卸、單件貨物裝卸、集裝貨物裝卸等。
(4)按裝卸搬運的設備作業特點分,可以分為:間歇性裝卸搬運和連續性裝卸搬運。
5、裝卸搬運合理化。
(1)防止無效裝卸:無效裝卸含義是消耗在有用貨物必要裝卸勞動之外的多余裝卸勞動。具體反應在過多的裝卸次數,過大的包裝裝卸,無效物質的裝卸。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來有效的防止和消除無效作業:
① 盡量減少裝卸次數。
② 包裝要適宜。
③ 提高被裝卸物資的純度。
(2)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響,進行少消耗的裝卸:
具體反映在利用重力和盡量消除或消弱重力。
(3)充分利用機械,實現規模裝卸:
主要表現在一次裝卸量或連續裝卸量要達到充分發揮機械優效率的水準。
① 為了更多降低單位裝卸工作量的成本,對裝卸機械來講,也有規模問題,裝卸機械的能力達到一定規模,才會有有效果。
② 追求規模效益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各種集裝,實現間斷性裝卸時的一次操作的合理裝卸量,從而使單位裝卸成本降低。
③ 也可以通過散裝來實現連續裝卸的規模效益。
(4)提高物的裝卸搬運活性:裝卸搬運活性的含義是從物的靜止狀態轉變為裝卸搬運的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
① 如果很容易轉變為下一步的裝卸搬運而不需要過多的做裝卸搬運前的準備工作,則活性就高。
② 如果難于轉變為下一步的裝卸搬運,則活性低。
(5)提高物的運輸活性:與運輸的銜接性。
(6)選擇好的搬運方式或節省體力消耗。
(7)縮短搬運作業的距離。